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首页 > 科学研究
  • 紫外/蓝-近红外双荧光Ag2S-ZnS异质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2012-07-03

        异质结构多功能纳米材料组成、结构及其性质的多样性是单一成分纳米颗粒或其混合物所不具备的。利用纳米技术构筑多功能异质结构纳米材料,满足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和能源等前沿领域的发展要求,是目前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最近苏州纳米所王强斌课题组基于单源前驱体法可控合成近红外Ag2S量子点(J. Am. Chem. Soc. 2010, 132, 1470-1471)和紫外/蓝色荧光ZnS超细纳米线(Chem. Commun. 2010, 46, 8941-8943)的研究基础,采用共热分解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Ag(DDTC))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n(DDTC)2)的合成策略成功制备了具有紫外/蓝-近红外双荧光特性的火柴状Ag2S-ZnS异质纳米结构。研究同时观察到随着尺寸的增加,Ag2S-ZnS异质纳米结构的双荧光特性表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该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包括:1) 合成了小尺寸的火柴状Ag2S-ZnS异质纳米结构(头部Ag2S约4.5 nm,杆部ZnS约4×48 nm),展示出特有的近红外和紫外/蓝双荧光特性;2) 采用单源前驱体Ag(DDTC)和Zn(DDTC)2一锅煮的方法,比通常合成异质结构所采用的种子生长法或催化-辅助生长方法更加简单、可控,且具有普适性;3) 异质纳米结构的尺寸可以改变实验条件来调控,这对于给定种子大小的种子生长法是难以实现的。

        该项研究为在纳米尺度上精确控制复杂异质纳米结构提供了简单可靠的方法,而且合成的具有双荧光特性的Ag2S-ZnS异质纳米结构在生物成像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该工作已在国际著名杂志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在线发表(DOI: 10.1002/anie.201101084)。(原文链接

        此项工作得到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基金委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

图1. 火柴状Ag2S-ZnS异质纳米结构的电镜照片 (a-c)、线扫描 (d) 和XRD结果 (e)。

图2. 火柴状Ag2S-ZnS异质纳米结构在紫外/蓝和近红外区域的荧光光谱。
 

 

Copyright © 2008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纳米研究国际实验室苏ICP备10220403号-2
地址: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若水路398号   电话:0512-62872596   传真:0512-62872646

技术支持:苏州托普斯网路